| 版权所有:渔夫20 提交时间:2004-09-06 10:17:46
|
[table=98%][tr][td=1,1,600][table=98%][tr][td] 郭靖死了,战死在襄阳城里了。
金庸在《神雕》中没有明写,但在《倚天》中却一笔带及。但我总觉得这是金庸脑子一时昏了,为了树立郭大侠高大形象而随口说了这么一句。
郭靖战死襄阳城,只有两种情况下才可能存在:一是他决意殉城,这是主观愿望;二是千军万马围着他一个人转,就打他一个,把他累死,这是让他死的客观条件。
先说殉城,郭靖有没有像史可法那样的想法同襄阳城共存亡,城破他就战死呢?应该不可能有。他不是南宋朝廷的大臣,没有一死以报君恩的想法。郭靖虽然迟钝,却不迂腐,他没有理由非得与襄阳城共存亡。城破的时候,他想到的应该是带着黄蓉突围而走。那么郭靖黄蓉有没有突围而走的可能性呢?大家知道,当初金轮法王把郭襄抓去,架在高台上,想烧死她以激郭靖出城救缓,然后围困擒杀他,黄药师搞了一个什么大阵,虽然没救得郭襄,但也来去自如。杨过也曾在蒙古大军中如入无人之境,郭靖不会差哪儿去吧?而且情况大不相同。一个是在城外,千军万马的围困之中。一个却是在城破的时候,在冷兵器时代,当一个城池被攻破,那种混乱是难以想像的,在蒙古兵大量拥入城中,城外围困的兵马减少的时候,凭着黄蓉的机智,郭靖带着一家离开襄阳城当非难事。在那样的情况下,在城中,部队建制基本打乱,指挥官无法实行迅速有效的指挥,千军万马围着郭靖一个人转,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这不是在平原上,可以排兵布阵,盯着目标打。所以第二种可能也不存在。郭靖没有死的主观愿望,也没有死的客观条件,但金庸就那样轻飘飘的一笔,让郭靖战死了。
这是金庸人物概念化的结果。
中国人是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金庸为了把郭靖塑造成一为国为民的大侠,按照我们习惯的审美心理,愣把郭靖给写死了。因为大侠、英雄的最高境界,便是捐躯。仿佛如果不死的话,那大侠那英雄就不够彻底,不够伟大,不够崇高。就像杨过,给襄阳解完围,带着小龙女过小日子去就不行,就不是纯粹的大侠。郭靖如果在襄阳城里不死,就得在襄阴城里死去,早晚得死,不然就不能成为侠之大者。于是乎,金庸偷一下懒,让郭靖提前在襄阳城中死去了,完成了郭靖侠之大者的形象的塑造。
金庸这样的事干了不少,为了达到他的理想,完成他的概念,不惜扭曲事理,任意编造,不尊重逻辑。小龙女毒素深入骨髓,连吃对症的解药都没用了,吃些莫名其妙的鱼肉却能好。杨过经过十六年的等待,已经从一个飞扬跳脱,性情偏激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遇事能谋的成年人,更重要的是在十六年里,他行侠仗义,创下“神雕侠”的赫赫威名,已重建了生命的价值观,他不再是那个生命中只有小龙女一人的过儿。而且在这十六年里,他不可能不对小龙女的生死做过千万次的考虑,也许在他的潜意识一直拒绝小龙女已死的念头,但黄药师的回答已经打破黄蓉南海神尼救人的谎言,“龙儿可能死了”这个念头这时将无法拒绝地进入他的脑海。所以十六年后,他在悬崖上等不到小龙女他完全应该是有心理准备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杨过见不到小龙女虽然会很失望,很痛苦,但不会失去生的愿望,所以他不会跳下悬崖。
情深是一回事,没有生的欲望是一回事。殉情是有的,但那都是在特定状态下,在情感遭受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而又缺少生之留恋,或者无颜以对他人时才会发生的。只是我们总标榜那些生死相随的鸳鸯,把这视为情深的最高典范,但事实上几十年始终如一更值得赞美。罗丝对杰克的感情并不会比朱丽叶对罗密欧的浅,萧峰打死阿朱后就自杀并不能证明他对阿朱的感情比他在雁门关前才死要来得深,相反,我们在他后来对阿朱的不绝的思念中更能体昧到他的爱的深沉。所以,杨过对小龙女情深并不意味着他一定会自杀。但金庸为了捏造他心目中的情圣,硬生生把杨过扔下了悬崖。
然后,金庸让他们又都活了过来,借此对那些痴男傻女们说:做梦吧,你们!美着呢!
金庸写的只是理想,是空中楼阁。只是他为了他的理想,扭曲了事理,失去了真实,同时也误导着人的心智。让郭靖战死襄阳,还只是树一个崇高形象。但让杨过去跳崖,那是在诱人自杀。而跳崖不死,夫妻双双活着出来,美化苦难,是在愚人。我以前喜欢看战争片,看过很多国产的战争片,从来没对战争感到过恐惧,反而对战争有一种兴奋与向往,因为那些战争片给我的感觉战争是昂扬的,充满激情的,是托着炸药包,喊同志们冲啊的诞生英雄的场所。但最近我对战争感到了恐怖,因为我这几天在看《兄弟连》,在这里面我看到了英雄,但我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那随时随地可能的莫名其妙的冷枪不会给你喊口号的机会,死亡的价值没有超值回报,连等价交换的机会可能都没有。人的生命随时随地都会像一只蚂蚁一样毫无声息毫无价值地失去,这是最令人恐怖的。但我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战争。以前国产片误导了我,掩盖了真相。我也就明白了很多人一听某国欺负咱了,就叫嚷着开战,一副谁怕谁的样子,对战争没有丝毫的恐惧,这都是国产战争片的功劳。
很多人对爱情充满着太美好的期望,这也有金庸的功劳。而事实上,爱和被爱都是件不容易的事。